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首播: 2025-03-03(中国大陆)
集数: 38
单集片长: 45分钟
又名: Northward
电视剧以京杭大运河为叙事脉络,将镜头对准了清末民初、改革开放初期以及新时代三个历史节点,以磅礴的气势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跨越百年的历史画卷。通过六个运河家庭的命运沉浮,呈现了从1990年代到2010年代的时代变迁。从《温州一家人》到《风吹半夏》,再到《小巷人家》,实在很喜欢这种伴随着时代进程,以小家庭的变迁展现大时代风貌的年代剧,在其中能看到时代的浪潮起伏里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人。在这幅画卷中,缓缓道来那个距离我们不近又不远的时代故事。那些身处时代变革中的人和如今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十分的相似与接近。看着他们的成长经历,一边回想着自己的成长与当下面临的各种选择,正好是影视与生活的交相辉映。
运河由南向北,在时间的长河中流淌,运河边的故事却一直停留在岸边,不同的是,老人们老了,孩子们长大了。从女性的视角看剧,更多能够看到女性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变化,以及女性的觉醒和力量。白鹿饰演的华子,从一个“假小子”长成了也会有自己心思的大姑娘,不变的是她的巧克力肤色和男孩子般的短发,变化的是她的内心,她的情感和她身边发生的事。
一直很喜欢韩剧《请回答1988》,但毕竟是韩剧,感情虽然可以互通,但那些回忆终究是属于“隔壁邻居”的故事,还是有壁的。
《北上》在这方面就比较接地气。剧中随处可见的怀旧元素,80后看到很难不会心一笑。现在的孩子都在高楼大厦里长大,邻里之间能见面打个招呼都属于关系不错的了,彼此之间很少有串门的,他们很难体会到我们那代人经历过的邻里情。
这部改编自茅盾文学奖作品的剧集,用流动的影像语言将徐则臣笔下的精神原乡浇铸成具象的时空坐标。当白鹿饰演的夏凤华赤脚踩在花街青石板上时,我忽然明白:这不是简单的青春叙事,而是一代人寻找精神脐带的生命史诗。
在高铁尚未贯通的年代,京杭大运河如同流动的琴弦,弹奏着年轻人对远方的向往。剧中青年们背负着花街的晨雾与晚钟北上,在1990年代北京的霓虹里跌跌撞撞。白鹿饰演的夏凤华像极了运河边倔强的芦苇,在创业浪潮中既保持着水乡赋予的柔韧,又滋长出北地特有的锋芒。当她站在中关村的天桥上俯瞰车流时,眼中闪烁的不仅是野心,更有着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惶惑。 白鹿的表演如运河之水般自然流淌。她用细微的表情褶皱勾勒出角色的成长年轮:初到京城时紧攥背包带的局促,签下首单合同时颤抖的睫毛,深夜加班后对着泡面升腾的热气发呆的恍惚。这些充满颗粒感的细节,让夏凤华这个文学形象在荧屏上获得了血肉的温度。
剧集最动人的笔触,在于将运河处理成流动的精神图腾。当主人公们带着创业伤痕重返花街,镜头里的运河已不再是地理符号,而成为了涤荡灵魂的镜面。白鹿在重返故里后的表演层次陡然丰富:她抚摸老墙时的指尖微颤,凝望渡船时的瞳孔震颤,都在诉说着生命与故土的隐秘对话。 这种回归不是失败者的退守,而是历经千帆后的澄明。主创团队用诗意的长镜头展现着现代性困境的破解之道:当夏凤华将北京学来的电商模式嫁接在运河货运时,传统与现代终于在水波荡漾中达成和解。这种创新不是对故土的背叛,而是让运河文明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智慧。
《北上》的珍贵之处,在于它既忠实于原著的精神内核,又赋予了故事新的时代注解。在"躺平""内卷"成为流行语的今天,剧中人那种近乎执拗的奋进姿态,恰似一剂唤醒生命热忱的良药。白鹿塑造的夏凤华之所以动人,正是因为她完美诠释了这种既扎根泥土又仰望星空的生存美学。
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B-上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YJTU5Q5FM20hf7s938LrNw 提取码: wwhj
「B 北 shang(1)」来自UC网盘分享
https://drive.uc.cn/s/07c21df3cae54?publi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