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片名:舌尖上的中国 第四季
别称:舌尖上的中国4,A Bite of China IV,舌尖4,舌尖上的中国IV
执导:-
剧本:-
主要演员:-
风格:纪录片
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上映时间:2025-02-03(中国大陆)
影视语言:汉语普通话
故事梗概
8月2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宣推活动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新一季《舌尖上的中国》重磅回归,将于今年底在总台综合频道、纪录频道等平台播出。《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总导演张涵冰表示,节目将呈现中国最好吃的七个地方,把无数顿难忘的一餐交织在一起,构建起中国人关于饮与食的集体文化记忆——这就是舌尖上的中国。
网友辣评
饮食,表面上看是一道道由各类食材组合而成的菜,供你果腹,免受饥饿之苦,其次才是满足味蕾的愉悦。可是另一方面它代表的就是文化,饮食的这种文化,代表着你内心最深处的那种记忆,你小时候吃过什么,它们都会像烙印一般跟随你一辈子。这话一点不假,中国人走到哪里都能很快适应,可是唯一适应不了的就是自己的胃,正因如此中餐馆开遍了全世界,也试图用中国的美食去征服世界人的胃。
五千年历史的沉淀,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都是精华,尤其在现在这样物质丰裕的时代,人人都爱吃,人人都讲究吃,随处可见精美菜品的图片四处流传,教授人做美食的相册教学贴比比皆是。可是大家眼中更多的是这五颜六色,卖相极佳的成品,却很少有人关注这些食物背后的故事。
《舌尖上的中国》虽然听起来应该是介绍各地美食名吃的,但是实际看下来却是在讲述一个个和食材相关的故事,一个个食材背后,真实的中国人的故事。所以一部分吃货失望了,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自己想象中的东西。没有新奇的菜品,纪录片展现的人文内容远比美食要多得多,那些在火上翻腾的食物倒更像是为这些故事的点缀,所以在他们看来喧宾夺主了。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让整个纪录片有了深度,有了更能打动人心的筹码,也才能使我感动。尤其是海外的学子们,看到这些熟悉的情景与人群,大概思乡之情会更切,很多人大概已经开始动手预定暑假回家的机票准备回去大快朵颐了吧。
中国幅员辽阔,饮食的种类更是千千万,在一个52分钟的纪录片中展现这些繁杂的美食,用剪辑技巧,灵动流畅的把几个故事串联起来,还前后承和,不得不说制作组是花了心思的。而且南北方相对比,内陆与海相映衬,不失独特风味,也更加反映了完整的中国,在片子的结构上来看的确是佳作。
第四季第一集《绝活》
所谓“绝活”,不仅仅是简单的烹饪技巧,更是代代相传的文化遗产,深挖下去,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地域的特色,体现了中国人对食物的尊重与热爱,以及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传承。
宁波滩涂上的老渔民,手持竹竿,以“荡钩神技”与红钳蟹斗智斗勇。竹竿起落,钩子轻巧地一甩一挑,一只只螃蟹束手就擒,如小李飞刀般例无虚发;
钦州渔村的女性,个个掌握快刀绝技,一车上千斤快速脱水自溶的海蜇,留给她们的处理时间只有15分钟,平均每15秒钟就要拆解一只。心明、眼亮、手快,缺一不可。阵阵刀光闪过,一只几十斤重的海蜇瞬间被切成蜇皮、蜇头……
泰州烤饼师傅的“焰火麒麟臂”更是绝了,徒手伸进滚烫的炉膛贴饼子,火舌舔舐皮肤却面不改色。以血肉之躯对抗高温,这哪是烤饼?硬生生把烤炉变成了“九阳神功”的试炼场。
习武之人,多有武痴。而厨房江湖里亦然,不痴,怎能成为一流高手?
杭州大厨,为了给被网友戏称为“黑暗料理”的西湖醋鱼正名,复原古菜谱、更新食材、改进技法,硬是把一条鱼做出七十多个版本。这是不是“痴”?
台南养鱼的渔夫,执着于“必须吃全鱼”的一念,强迫症般要把虱目鱼身体里220根细刺全部拔掉,一根根鱼刺在他手中如绣花针般被剔除,整条鱼却保持完形。这是不是“痴”?
盐帮菜的大厨,每天做无数份的爆炒腰花,滚油烈火中,七斤重的铁锅,每一份必须十秒钟颠炒十七次。这是不是“痴”?
不疯魔,不成活,痴迷源自热爱,没有对厨艺的热爱,何来对自己精益求精的要求?
淮扬菜的大厨,一派宗师气度,年轻学徒时每逢周末就跑去菜市场免费帮市民切菜,这才练就了神乎其技的刀法:斜劈刀法、柳叶刀法、十字刀法、蓑衣刀法、荔枝刀法……精通各种刀法的他,确有大侠之风,干活前手抚菜刀的习惯动作,与武林中的顶级高手全无分别。
突然明白,所谓“绝活”,不过是把日复一日的琐碎,熬成了旁人看不懂的执着。
这江湖里,没有葵花宝典,只有砧板上练出的老茧;没有独孤九剑,只有灶台前流下的汗水。或许,这才是真正的“食林秘籍”:以烟火为剑,拿岁月过招,在酸甜苦辣里,练就属于普通人的盖世神功。
第二集《烟火》直接把镜头放到烟火气最浓的菜市场里。火车上的菜市场,大家都是商人,又都是顾客,仿佛回到了物物交换商业初心的那个淳朴年代。
江西泰和菜市场里的红姐,给什么菜就炒什么菜,现炒属于江西的早酒“omakase”。与菜场闺蜜团,忙时互帮互助,闲时把酒聊天。这好像就是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哪有那么多“金樽玉盏”,人间有味是清欢。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舌尖上的中国 四季 合集」,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无需下载在线播放视频,畅享原画5倍速,支持电视投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