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与“快节奏”的融合
《小城故事多》虽然是一部发生在卫海这个海边小城市的故事,从环境中观众不难看出,这是一个三四线城市的模样,人们的生活节奏很慢,也没有高楼林立的繁华感。但是在叙事上,该剧并没有放弃传统电视剧的“快节奏”表现方式,并且采用的是一种“闯入者”的冲突模式。“闯入者”模式是戏剧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叙事方式,尤其是现代戏剧,是指故事围绕着一个外来角色(即“闯入者”)的出现展开,这个角色的加入会对现有的环境、社会结构或人际关系产生显著的影响,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冲突。
近些年来,“返回家乡”的剧集层出不穷,从“大都市”转向“小乡村”的“田园”题材剧热度颇高。尤其是在《去有风的地方》《故乡,别来无恙》等剧享有盛誉之后,“田园系”影视剧便愈发多样了起来,涵盖了古装、美食、音乐等各种题材类型。
《小城故事多》也同样是主打“大学生返乡”的题材,但不同于其他剧集强调“慢”、“治愈”等关键词,该剧并没有刻意放缓剧集进展的节奏,反而剧情高能、冲突不断,极大避免了此类剧集易让观众产生追剧疲劳的弊端。不仅如此,该剧在题材类型上也另辟蹊径,“弘扬民乐”的立意也引发了观众对于传统文化和人情世故的进一步思考。
这部剧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在大城市与小城镇之间的心理和文化冲突。穆笛代表的就是大都市的价值观,而从小在卫海长大的白浪便是小城镇人情社会的代表。白浪处事圆滑,“红白两事通吃”,因此给人一种极其不靠谱的感觉。他有一些小聪明,比如由于没有排到海葬的船只,便“骗”穆笛亲戚的渔船做海葬。根据当地的习俗,借用渔船海葬是非常不吉利的,但是为了达到目的,白浪却对穆笛耍了小心机。“坑蒙拐骗”似乎是白浪的生存之道,但在大城市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穆笛却觉得白浪不靠谱,这也是二人自从相识后便一直冲突不断的原因。
“生”与“死”的思考
“小城故事”如何体现?该剧也十分巧妙地用男女主角的职业进行了串联。白浪的职业是策划公司的小老板,承接婚礼与葬礼,有意思的是,白浪的公司设置了机关,可以在红白两事之间随意转换。这两个完全相冲的职业却被白浪全部包揽了,这也体现了小城之中工作机会少,小公司如果要拓宽业务,必然不能太讲究。
正所谓“人生大事无非生老病死”,白浪公司所承接的婚礼和葬礼正好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件大事,因此随着剧情的展开,观众也能从白浪客户的故事之中,深入探讨生死议题与人生哲学。
在剧中,8岁女孩周婷的离世和随后的追思会是一个关键案例。通过周婷的故事,剧集不仅展现了死亡的突然性和生命的脆弱,也反映了生死对于活着的人的影响。穆笛在筹备周婃追思会的过程中,经历了关于生命意义和音乐在生死面前角色的深刻思考,这不仅加深了她的艺术理解,也促使她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小城故事多》通过白浪的职业和他的公司来展现小城的人事百态,同时深入探讨了生死议题和人生哲学。这部剧不仅提供了对小城生活的深刻洞察,也引发了观众对生命、死亡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民乐”与“流行”的碰撞
坚定文化自信,最关键的在于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但同时也要“守正创新”,让传统与时俱进,散发出别样的光彩。《小城故事多》巧妙地融入了民乐与流行音乐的碰撞,从而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以及音乐在文化融合中的无限可能性。穆笛的唢呐演奏与威廉的流行音乐创作,在剧中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和文化对话。
穆笛吹奏的唢呐是中国传统民乐,她在回到卫海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满身才华无处施展。虽然卫海也有民乐团,并且有很多厉害的民乐老师,但是民乐毕竟小众,在卫海这种人丁稀少的小城市逐渐衰落,反而是支持多元发展的大城市能给予民乐一席之地。因此,穆笛在得知自己的耳鸣有好转后,决定回到北京。
威廉的出现成为了让穆笛留在卫海的契机,一心想要组乐队的威廉决定要和穆笛合作,让唢呐演奏流行音乐。虽然在目前的剧情中,唢呐与流行融合并不顺利,但观众却能够伴随着穆笛与威廉的努力,产生了如何在传统中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思考。
从“他乡”到“家乡”,《小城故事多》在创作思路上彻底摆脱了“异乡漂泊”的剧作模式,而是展现了质朴小城的民乐振兴之旅,反向书写青年人追逐梦想的困顿与坚守。通过对民乐的现代诠释和深入探索,该剧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视听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唤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并在探索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这部剧不仅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一次成功复兴,也是对现代电视剧内容创作方向的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X)小城故事多」,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无需下载在线播放视频,畅享原画5倍速,支持电视投屏。
链接:
https://pan.quark.cn/s/e9f2f02649ed